顺应民意,争取实现和平民主

发表时间:2022-08-10 14:40

(三)夺取胜利迎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建设一个新的中国。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进攻解放区,悍然发动内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人民解放事业的新征程。在解放战争期间,新乡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配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向解放区的军事进攻。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翻身的广大农民扬眉吐气,建立的各级人民民主政权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生产积极性,踊跃参军、参战、支前,支援解放新乡的一系列战役、战斗。1949年5月5日,新乡全境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老的牧野大地开启了新纪元。












1、顺应民意,争取实现和平民主

抗日战争胜利后,广大人民渴望战后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力主和平、民主、团结,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积极部署内战。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指出:全民族要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为了中国的统一和持久和平,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实行民主措施。(1945年8月28日《新华日报》);

国民党军向华北开进路线要图(1945年9月20日标)(局部)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命令日军在原地对中共军队“作有效之防御”,并收编伪军为“收复失地”的“先遣军”。据《新华日报》(太行版)1945年10月7日报道:大批国民党军队沿平汉线进抵新乡一带,并扬言要向八路军“收复失地”。不愿被利用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士兵大批逃亡,为了补充兵源,国民党军队在新乡、获嘉一带疯狂抓丁。

国民党调派大批军队加紧抢占战略要地与交通线。图为国民党军队向中共控制地区的战略要地开进

新乡被国民党作为向华北进攻的战略基地,向这一带调运大批军队。国民党八十五军、四十军、新八军、三十军、三十二军等调至新乡、安阳周围,还有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共20万兵力云集豫北,沿平汉、道清铁路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国民党军队不仅从日伪手中抢占地盘,还向解放区“收复失地”,抢夺已被八路军收复的城镇。


   《新华日报》1945年10月30日报道:国民党调集大军20万向豫北解放区进攻,先后侵占我抗日军民用血肉从日伪铁蹄下解放的封丘、延津、原武、获嘉、辉县等县城。

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命加速攻占被中共收复之县城的电报;国民党获嘉县、辉县地方武装团队奉令攻击中共武装,攻占县城的报告。

国民党河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张敬忠;张敬忠关于8月29日率队进抵新乡,9月1日在城内正式办公,城防由孙殿英部布防等情况给省政府的电报1945年9月2日)

《新华日报》1946年1月3日报道:国民党三十二军洗劫汲淇解放区,受难村庄损失严重。汲淇县民主政府和各老解放区民众积极救济,为受难群众送去生活用具和粮食。

8月20日,国民党新乡县政府和武装抢占新乡城。8月底,国民党河南省第四区专员公署也进驻该城,并命令所辖各县地方武装团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进攻解放区,加速攻取中共从日伪收复的县城。驻汲县日军与国民党勾结,拒不向八路军投降。9月上旬,国民党汲县政府和地方武装进占汲县。至1945年10月下旬,包括在大反攻中被八路军部队收复的辉县、获嘉、封丘、延津、阳武、原武、长垣在内的新乡各县城全部落入国民党手中。中共各县党政机构和武装,又被迫撤到远离县城的边沿地区或太行山区。




太行行署区图(局部)1947年10月

冀鲁豫行署区图(局部)1947年10月  

《太行行署关于重新颁发太行各专区划管辖地区的通令》(1945年12月3日);《冀鲁豫行署关于变更各行政区划问题的通令》(1946年3月28日)

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成立,下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区。辉北、辉嘉、新乡、汲淇、原阳、修获武各县属于太行区,延津、封丘、长垣各县属于冀鲁豫区,1947年4月原阳县划归冀鲁豫区。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和部署,领导全区军民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向华北解放区的进犯。

《新华日报》1945年11月8日报道:晋冀鲁豫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在邯郸战役中打败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生俘马法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于10月30日率部起义,受到解放区军民欢迎;解放区军民在武安县伯延镇举行欢迎高树勋起义官兵大会。

上党、邯郸战役中,大批青年为保卫解放区踊跃参军。图为刘伯承司令员在新兵欢迎大会上讲话

邯郸战役中民兵担架队开赴前线

面对国民党反动武装的疯狂进攻,豫北解放区人民纷纷武装自卫。辉嘉县民兵于11月中,连日在多个村庄打击出扰抢掠的敌军,积极行动,保卫家乡。(《新华日报》(太行版)1945年12月10日)

1945年9月10日至10月12日,首先取得上党战役的重大胜利。10月14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领三十军、四十军和新八军,从新乡沿平汉路向北进犯解放区,企图一举打通平汉线。为了制止内战,保卫解放区,晋冀鲁豫军区调集主力部队6万人,在10万民兵的配合下,于10月24日至11月2日发起邯郸战役,歼敌约3万人,大获全胜。此战生俘马法五、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四十军参谋长李辰熙等高级将领,争取高树勋将军率部万余人起义。在战役中,新乡解放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中共新乡、修获武、原阳等县县委及政府组织民兵、群众破坏平汉铁路,扰敌北犯。中共修获武县委、政府组织各区新建的区干队,编入太行七分区四十四团,随之北上参战。面对国民党军队接连不断的侵犯,新乡各解放区军民配合主力部队英勇抗击,有力地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队对华北的进攻。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加紧部署内战的同时,又打出“和谈”的幌子,借以欺骗舆论,赢得调遣兵力的时间。国共双方代表经谈判,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又在美国“调处”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同日双方下达了于1月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按照协定,就商谈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及受降与日俘遣送事宜,由国民党政府、共产党、美国政府三方代表组成“三人会议”,中共代表为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先为张群,后为张治中、陈诚、徐永昌,美国代表为马歇尔。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分赴各地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调处军事冲突。

《新华日报》1945年10月12日登载《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11日报道:国共双方会谈获得协议,双方下令停止内战。

军调部新乡执行小组的中共代表黄镇(左一)和美方代表白瑞格(左二)合影

1946年2月6日,《西京日报》报道新乡执行小组三方代表于2月1日举行会议,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交通。

派往新乡的为第十执行小组,亦称新乡执行小组,负责调处地区主要是豫北。新乡执行小组三方首席代表是:中共方面黄镇,国民党方面曾乐陶,美国方面开始为康明士,后为福格逊、白瑞格。小组驻地设在新乡城内小西街。

1月31日,执行小组在焦作会合,开始工作。2月1日,执行小组三方代表在焦作花园举行首次会议,国共双方就停止军事冲突,恢复修武至焦作交通和日本战俘遣送回国等问题达成协议。2月3日,执行小组调处了国民党违约侵占共产党防区修武城北烈杠营事件,共产党被抓走的战士和被夺取的枪弹得以归还。但小组走后,国民党军仍占据烈杠营不走。

4日,执行小组到达新乡驻地,着手谈判孟县问题。孟县是八路军部队从日伪手中收复,但1946年1月14日4时,国民党军队却在国共双方下达的停战令已生效4小时后,从黄河南岸孟津县北渡黄河,向孟县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侵占50余城镇,这是严重破坏停战协定的行为。国民党当局为掩盖事实真相,竟编造谎言,硬说他们是1月13日前占领的,不仅不撤军,还无理要求共产党军队后撤。谈判陷入僵局。为此,执行小组三方代表飞赴北平军调部,军调部只作原则性答复,三方代表无果而返。

《一月十四日国民党九十军渡河向解放区进攻形势图(局部)》(1946年)(局部)

军调部新乡执行小组中共首席代表黄镇先后向新乡执行小组及国民党代表、美方代表提出备忘录,揭露国民党军队破坏停战协定,进攻孟县解放区,侵占村庄,挑起内战的事实,以及造成解放军官兵及地方武装人员死伤等的罪行。

视察各地停战协议执行情况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右一)、美方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

中共为了实现国内和平, 2月28日,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将邯郸战役中俘获的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等五名高级将领送到新乡,会见国民党驻军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与新乡执行小组三方首席代表。

3月3日上午,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由徐州飞抵新乡,视察停战协定执行情况,在河朔图书馆听取新乡执行小组关于孟县、交通阻断等问题的汇报。刘伯承、王仲廉参加会议。由于国民党代表的诡辩,美国代表的偏袒,会议上未解决实质性问题。当天下午,三人飞往太原视察,刘伯承同机前往。

新乡执行小组多次到修武、孟县、安阳等冲突地区调处,但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事件有增无减。在修复修武至焦作的公路协议中,由中共负责修复的公路很快修复通车;国民党负责修复的迟未修复,一些地方的交通阻断以“防御”为由,拒绝恢复。

《解放日报》1946年4月报道:国民党政府代表拒绝执行拆毁在孟县等侵占地区所建碉堡及恢复交通,致使孟县视察未能获得协议;10日,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同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赵子立在新乡的谈判也未达成协议。

焦作地区人民向新乡执行小组控诉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进攻豫北解放区的罪行。

《冀中报》1946年8月25日报道:国民党借郭子褀事件,扣押新乡执行小组中共代表黄镇将军等人,破坏调处工作。国民党在各地迫害执行组中共人员的事件屡见不鲜,更是动用了殴打、辱骂、绑架、暗杀等卑劣手段。右下图为1946年11月,新乡和平谈判破裂后,美方及国民党代表在新乡机场送黄镇(左五)回解放区。

国民党当局寻找各种机会和借口,挑起事端,迫害新乡执行小组中共人员。6月,执行小组赴修武视察,进入中共防区未听令停车,执勤战士鸣枪示警,误使车内国民党翻译郭子褀中弹身亡。美方亦证明是误会,中共给死者亲属优厚抚恤。但国民党却大造舆论,组织游行,企图绑架殴打中共人员。7月中旬竟将黄镇软禁,不准中共人员离开住所。经中共严正交涉和不懈斗争,直到10月份黄镇才恢复人身自由。黄镇被软禁后,新乡执行小组的活动也就停止了。

尽管新乡执行小组半年来的调处成效甚微,但由于中共代表组的坚决斗争,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统治集团与美国相互勾结,玩弄假和谈,真备战的真实面目。

《华北日报》1946年2月26日报道:国民党政府为将黄河引归故道,定于3月1日始黃河花园口堵口工程。下图为花园口事件后,改道东南流的新黄河与黄河故道的状况示意图。

冀鲁豫行署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片面黄河归故,保障解放区人民安全,于1946年1月31日向长垣、滨河、濮县等沿故道各县发出训令,调查相关地区所建村庄、房屋、耕地等情况;又于2月27日发出《为行署及沿河各专县建立黄河管理委员会并指示工作进行办法的通令》。

《人民日报》1946年5月16日报道:冀鲁豫行署通电全国,抗议国民党堵口阴谋,动员解放区人民筑堤自救。下图为1946年7月,周恩来(左二)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代表就黄河复堤堵口问题进行谈判。

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以黄河水代兵阻滞西进的日军,使黄河改道,造成豫皖大片黄泛区。黄河故道位于黄河下游,大部在冀鲁豫解放区境内,经过原阳、封丘、长垣,因长期无水,堤岸损毁严重,河床大部种了庄稼,还建有许多房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不顾下游解放区人民的死活,竟然于1946年1月片面决定堵口放水,将黄河水回归故道,企图以水代兵,分割解放区。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同意黄河回归故道,但坚决反对未修复堤岸就先行放水。2月22日,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沿故道实地勘察,建立修防处、段,筹划与组织修复提防,并与国民党严正交涉。经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协调,国共代表多次谈判,终于达成先复堤后堵口的协议。共产党利用谈判斗争赢得时间,积极领导解放区人民奋力抢修堤防,迁移滩区居民。但国民党没有认真履行协议,不择手段破坏解放区对河堤的修复。1947年3月15日,在解放区复堤工程尚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下,国民党悍然将黄河水引归故道。解放区人民纷纷涌向大堤,奋力抢险固堤,粉碎了国民党水淹解放区的图谋。

《解放日报》1945年9月报道:抗战胜利后,长垣、定陶等新解放区人民纷纷要求收回被日伪、汉奸掠夺的土地,实行新法令,减租减息;1946年1月报道:太行行署颁发《新解放区群众运动中特殊问题处理规定》,解决被日伪、汉奸低价强购或霸占土地的问题。

《晋冀鲁豫中央局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1946年3月26日);《冀鲁豫行署关于参加发动群众指示》(1946年5月2日);《冀鲁豫行署关于发动群众工作的再次指示》(1946年6月15日)

《新华日报》(太行版)1945年12月报道:太行五专署开展冬季生产运动,辉县、获嘉、新乡、汲县等六县组织健全五十个合作社,发展煤栈、煤窑,扶持手工业、养殖业等;汲淇解放区口头村在民主政府领导下,村民生产积极,生活改善。

在国民党破坏和平、积极部署内战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十分关心新老解放区群众的切身利益。1945年11月10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减租减息运动的指示。新乡各新老解放区分别在太行四、五地委和冀鲁豫四地委的具体领导下,掀起减租减息群众运动。

新乡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前解放的老解放区主要集中在汲县、辉县北部太行山区和延津县北部、长垣县东北部,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的新解放区大都是平原地区。新老解放区运动的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新区一是反奸清算,二是减租减息;老区主要是对以往的减租减息进行复查,解决遗留和新出现的问题。1946年3月26日,晋冀鲁豫中央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指出:“新解放区群众运动,从诉苦、复仇、清算汉奸开始是合乎运动规律的。”贯彻中央局的指示,太行、冀鲁豫区党委、行署也发出来一系列发动群众开展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指示,指导运动胜利开展。

经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和复查减租减息运动,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以后深入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太行、冀鲁豫解放区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农业生产好收成。解放区各党政军机关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以减轻人民负担。

为巩固和发展解放区,增强自卫作战能力,太行、冀鲁豫区掀起扩军、练兵运动,壮大人民武装,提高了部队和民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及战斗力,为自卫战争做了根本准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