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的百泉:一纸千年,夏游正当时

发表时间:2025-05-19 11:13


初夏时节,草木葱郁,微风不燥,正是出游好时候。若你想寻一处既能避暑纳凉,又能触摸历史的地方,新乡百泉无疑是绝佳之选。翻开泛黄的档案,百泉的故事如泉水般涌出,流淌着三千年的文脉与传奇。  

百泉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区西北的苏门山南麓,因湖底遍布泉眼,累累如贯珠,故名百泉,又名珍珠泉。百泉另有别名百门泉、百门陂、卫源等。百泉开发于商,成名于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描写百泉的诗句:“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这里的泉皆指百泉。百泉正式得名是在周朝后期,《左传·定公十四年》云:(晋人)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荀子·儒效》记载:(武王伐纣)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厌旦于牧之野,鼓之而纣卒异乡,遂乘殷人而诛纣。


图片

清光绪《辉县志》所载“百门泉图”


图片

清光绪《辉县志》载:“苏门山一名苏岭,一名百门山,山下即百泉”,“百门泉一名珍珠泉,一名搠刀泉,出苏门山下,即卫河之源也”。(书图节选)

随着历代不断整修改造,百泉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湖水面积达3.4万平方米,奠定了百泉北湖的规模。1992年开挖南湖,湖面面积增到6.3万平方米,成就了现在的百泉湖。

图片

1921年百泉湖南部景色



图片

1929年百泉湖北部景色

三千多年来,百泉的灵秀山水引得历代名人志士来此,像魏晋的嵇康、阮籍、孙登,唐代的贾岛,宋代的邵雍、苏轼,元代的姚枢、许衡,明清的许作梅、孙奇峰等等或隐居,或求学,或授课,或游历,留下了无数动人的佳话、优美的诗篇、珍贵的墨宝,使百泉文化积淀愈发深厚。

图片
位于百泉苏门山上的“晋孙登啸台”。孙登为西晋著名文人,曾隐居在百泉,善弹琴瑟,喜长啸。嵇康、阮籍多次到苏门拜会孙登。
如今由山、水、亭、阁、庙堂组成的百泉园林,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保护最好的古园林建筑群,被誉为“中州颐和园”、“北国小西湖”。

图片

今日百泉美景

档案无声,泉水有灵。这个季节的百泉,湖面如镜,苏门山苍翠欲滴。这个夏天,让我们循着档案的指引,走进百泉的清凉世界,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历史从未远去,它正以最动人的方式,等待着与每一位来访者相遇。


分享到: